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領略逾越6000年的古陶瓷藝術魅力

发布时间:2024-05-15 02:03:11 浏览:

  正在我國先秦時期記錄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创设工藝的文獻《周禮·考工記》中,將與陶器创设相關的工種稱為“摶埴之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主辦的“摶埴之工:古代東西文雅交换中的陶瓷藝術”展覽不日開幕,展覽以約270件陶瓷類文物為主,横跨6000年歷史,呈現了古代亞歐大陸和古埃及廣闊地区上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藝術,奏出“火與土”的交響。

  來自敘利亞的人物像注壺上坐著一位將手放正在頭上的幼人,幼人張開的大口恰是陶器出水口﹔伊朗青釉多連壺的釉色已有些銀化,上部三個幼雙耳壺與下部三個三耳壺靠立柱連接,柱上飾有人面紋樣﹔希臘雅典的陶混酒器一壁描繪了婚禮隊伍,另一壁是年輕人正在運動場上訓練的場景﹔土耳其的白地多彩花紋盤上以差别深淺的綠色繪出藤蔓,點綴其間的花朵錯落有致﹔越南青花花紋盒上淡藍色釉,繪有花卉紋,頗受元代青花風格影響﹔泰國高腳杯用紅色顏料涂繪,杯體上裝飾有“S”形紋……步入清華藝博四層展廳,一件件展品令人雾里看花。根據展品數量和來源地的散布情況,展覽分為古代近東地區、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印度河道域文雅、地中海區域、中亞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蘭前期、東亞和東南亞七個單元呈現。

  “一展盡覽全国古代陶瓷文雅”,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這樣总结此次展覽。杜鵬飛呈现,展覽雖非全景式呈現,卻可從這些來自差别時期、差别區域的展品中欣賞其创造工藝之精密,又可從獨具匠心的各種造型中窺見中國以表從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發展歷程,使觀眾更好地知道東西方差别文雅之間的共性與差異,特別是正在交换互鑒中的文明交融和社會進步。

  展櫃中,來自公元前2千紀巴基斯坦的人面陶瓮造型十分“丑萌”,三個裝飾孔代表著眼睛和嘴巴陶瓷,眉毛和鼻子則是捏塑而成,質朴可愛,吸引了眾人圍觀,也显现了印度河道域文雅的陶器造型之美。

  “希臘古典筑立有三大經典柱式: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柯林斯式,正在地中海區域單元,我們便選用了這三種柱式圖案用來裝飾。”該展覽策展人談晟廣介紹,展覽的展陳設計頗費心绪,除了主視覺海報上呈現人面陶瓮,差别單元的展櫃上還周到裝飾有差此表代表性紋樣:圓花飾、連珠紋、四葉花紋、動物紋飾、心形葉紋……通過紋飾的變化,觀眾能够領略差别地区的文明風情。

  伊朗高原是中亞和印度河道域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必經之地。分表的地舆场所決定了這裡多元文雅交融的特點。埃蘭人曾正在這一地帶假寓,埃蘭歷史也成為早期伊朗的主體歷史。“你看,這是什麼動物啊?”“這個容器符號裡面犹如還盛有水呢!”展覽特別以整面牆的空間呈現了原始楔形文字和原始埃蘭符號的對比,作為這一單元內容的生動補充,訴說著文雅的多彩樣貌。

  來自約公元前5世紀伊朗的圓花飾紋釉磚上,以玄色細線勾画的雙層18瓣花瓣圍繞著三個一心圓均勻散開。來自約13世紀伊朗的華麗彩人物紋瓶有著郁金香式的瓶口,每片花瓣上都繪有人臉,瓶身依瓜棱狀分別以白色、藍綠色和深藍色瓜代上釉色,再裝飾以文字和花卉,精密華麗。展廳內,洪量珍貴的釉陶成品引得觀眾嘖嘖稱奇。

  來自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區域的綠釉碗和綠釉杯器物雖幼,卻是古埃及鉛釉陶技術傳入的証明陶瓷。早正在公元前4千紀中期至前3千紀,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道域文雅就独揽了正在滑石上施釉的技術,用來创造半透后的費昂斯珠子。這種以藍、綠為主的釉色能夠代替珍貴的青金石和綠鬆石所散發出的明亮光澤。

  “施釉技術正在陶器上的發展與玻璃技術的演進密不行分。”談晟廣介紹,中國擁有长久的造陶歷史,年龄戰國時期陶瓷,人們仿造表來“蜻蜓眼”创造的陶球上,已經能够看到挂有釉料。經推敲發現,漢代極具代表性的綠釉陶成品和羅馬帝國時期的鉛釉陶因素相似。

  本次特展以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途美術館所藏陶瓷文物為主,展期將延續至7月3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曾聯合平山郁夫絲綢之途美術館舉辦了兩次特展,先后呈現了“火與砂”創造的玻璃藝術、“火與金”創造的金屬藝術。談晟廣呈现,本年兩館的再度互帮呈現了“火與土”創造的陶瓷藝術,洪量文物的齐集显现协同構成了“火與文雅三部曲”。(記者 田 呢)

  百姓日報社概況關於百姓網報社雇用雇用英才廣告服務互帮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音信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領略逾越6000年的古陶瓷藝術魅力

Copyright © 2012-2023 八戒体育·(中国)官方APP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8014837号

搜索